苘麻子的鉴别方法

  【鉴定中药材名】苘麻子

  【药材来源鉴定】本品为锦葵科植物苘麻Abutilon theophrastii Medic.的干燥成熟种子。李时珍认为,苘与顷相关。此麻“种必连顷”,故以名之。

  【药材历史考证】苘麻子,原名苘实。其始载本草为《新修本草》。《蜀本草》引《新修本草图经》云:“树生,高四尺。叶似苎,花黄,实壳如蜀葵,子黑。”《本草图经》曰:“今处处有之。北人种以绩布及打绳索。苗高四五尺,或六七尺。叶似苎而薄,花黄,实带壳如蜀葵中子,黑色。九月、十月采实,阴干用。”并附有“苘实”图。李时珍曰:“苘麻,今之白麻也。多生卑湿处,人亦种之。叶大似桐叶,团而有尖。六七月开黄花。结实如半磨形,有齿,嫩青老黑。中子扁黑,状如黄葵子。其茎轻虚洁白,北人取皮作麻。”根据以上本草图文考证,与现今药用苘麻子相符。

  【植物形态鉴定】一年生草本,高达1~2m,花枝被柔毛。叶互生,叶柄长3~12cm;叶片圆心形,7~18cm,顶端长渐尖,基部心形,边缘有锯齿,两面密被星状柔毛,掌状叶脉3~7条。花单生于叶腋,花梗长1~3cm,被柔毛,近顶端具节;花萼杯状,密被短绒毛,裂片5,卵形,长约6mm;花瓣5,黄色,倒卵形,长约1cm;雄蕊多数,花丝连合成筒状,心皮15~20,长1~1.5cm,顶端平截,具2枚3mm的长芒,排列成轮状,密被软毛。蒴果半球形,直径约2cm,长约1.2cm,分果爿15~20,顶端具2长芒;种子肾形,褐色。花期7~10月,果期10~11月。

  【药材性状鉴定】本品呈三角状肾形,长3.5~6mm,宽2.5~4.5mm,厚1~2mm。表面灰黑色或暗褐色,有白色稀疏的绒毛,凹陷处有类椭圆状种脐,淡棕色,四周有放射状细纹。种皮坚硬,子叶2,重叠折曲,富油性。气微,味淡。

  【药材显微鉴定】本品横切面:表皮细胞1列,扁长方形,有的分化成单细胞非腺毛,下皮细胞1列,略呈径向延长。栅状细胞1列,长柱形,长约至88μm,壁极厚,上部可见线形胞腔,其末端膨大,内含细小球状结晶。色素层4~5列细胞,含黄棕色或红棕色物。胚乳及子叶细胞含脂肪油和糊粉粒,子叶细胞并含少数细小草酸钙簇晶。

  【生境分布】生于路旁、荒地和田野间。我国除青藏高原外,其他各省区均有分布,东北各地有栽培。

  【采集加工】秋季采收成熟果实,晒干,打下种子,除去杂质。

  【饮片炮制】除去杂质,筛去灰屑。

  【性能功用】苦,平。归大肠经、小肠经、膀胱经。清热利湿,解毒,退翳。用于赤白痢疾,目翳,痈肿。内服:3~9g,水煎服。孕妇慎用。

  【附注】

  1.置阴凉干燥处贮藏,防蛀。

  2.目前全国大部分地区所使用的商品药材冬葵子均为苘麻子,仅在内蒙古、四川等少数地区使用的冬葵子(冬葵果)药材为锦葵科植物冬葵Malva verticillata L.的干燥果实。产于全国各地。其原植物形态鉴别特征:叶片圆肾形或近圆形,掌状5~7裂,边缘不皱曲,有钝锯齿,掌状脉5~7条。花小,近无柄,簇生于叶腋;副萼3片,分离;萼5裂;花瓣淡红色;心皮10~12枚,每1心皮含有胚珠1枚。分果爿背面无毛。其药材性状特征:呈扁球状盘形,直径4~7mm,外被膜质宿萼。宿萼钟状,黄绿色或黄棕色,有的微带紫色,先端5齿裂,裂片内卷,其外有条状披针形的小苞片3片,果梗细短。果实由分果瓣10~12枚组成,在圆锥形中轴周围排成1轮,分果类扁圆形,直径1.4~2.5mm,表面黄白色或黄棕色,具隆起的环向细脉纹。种子肾形,棕黄色或黑褐色。气微,味涩。本品有清热利尿、消肿的功能,可用于治疗尿路感染,尿闭,水肿,口渴。内服常用量为3~9g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