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螵蛸的鉴别方法

  【鉴定中药材名】海螵蛸

  【药材来源鉴定】本品为乌贼科动物无针乌贼Sepiella maindroni de Rochebrune或金乌贼Sepia esculentaHoyle的干燥内壳。螵蛸,由飘绡二字演化而来。因该动物生于海中,药材质地轻飘如绡,故名海螵蛸。

  【药材历史考证】海螵蛸,原名乌贼鱼骨,其始载本草为《神农本草经》。《名医别录》云:“生东海池泽,取无时。”《本草图经》曰:“今近海州郡皆有之,……能吸波噗墨以溷水,所以自卫,使水匿不能为人所害。……形若革囊,口在腹下,八足聚生口傍,只一骨,厚三四分,似小舟,轻虚而白,又有两须如带,可以自缆,故别名缆鱼。”《本草蒙荃》在乌贼鱼条下曰:“腹中血并胆汁,又如墨黑甚多。每见大鱼及人,吐黑混水自卫。人反认熟,得以网张。肉啖亦佳,益气强志。且通经闭,兼疗黑枯。骨名海螵蛸,医科切要药。轻脆而白,堪镂作钿。”《本草纲目》曰:“乌铡无鳞有须,黑皮白肉,大者如蒲扇。炸熟以姜、醋食之,脆美。背骨名海螵蛸,形似樗蒲子而长,两头尖,色白,脆如通草,重重有纹,以指甲可刮为末。”根据以上本草所述考证,与现今药用的海螵蛸相符。

  【动物形态鉴定】

  1.无针乌贼:体型中等大,头部短,长约29mm,眼位于两侧。眼后有椭圆形嗅觉陷窝,前端中央有口,前方有腕4对和1对触腕,呈放射状排列于口的周围,腕序4>1>3>2,内方有吸盘4行。雄性左侧第4腕茎化,为生殖腕。触腕长度略超过胴体长,触腕吸盘小而密,约20行,大小近相等。头的腹面有一漏斗器。胴体卵圆形,长约157mm,宽约65mm,长为宽的2倍。两侧有肉鳍,前端略窄,渐向后端宽,胴体后腹有一腺孔。胴背有明显的白色花斑,外套腔背面中央有一石灰质的长椭圆形内壳,后端无骨针。肛门附近有墨囊,遇敌时放出墨汁,以掩护自己。

  2.金乌贼:与无针乌贼主要区别特征:胴体背有紫棕色细斑和白斑相间,雄性胴体背有波条状纹。内壳后端具粗壮骨针。

  【药材性状鉴定】无针乌贼呈扁长椭圆形,中间厚,边缘薄,长9~14cm,宽2.5~3.5cm,厚约1.3cm。背面有磁白色脊状隆起,两侧略显微红色,有不甚明显的细小疣点;腹面白色,自尾端到中部有细密波状横层纹;角质缘半透明,尾部较宽平,无骨针。体轻,质松,易折断,断面粉质,显疏松层纹。气微腥,味微咸。

  金乌贼长13~23cm,宽约至6.5cm。背面疣点明显,略呈层状排列;腹面的细密波状横层纹占全体大部分,中间有纵向浅槽;尾部角质缘渐宽,向腹面翘起,末端有1骨针,多已断落。

  【药材显微鉴定】本品粉末类白色。置显微镜下观察,多数为不规则透明薄片,有的具细条纹;另有不规则碎块,表面显网状或点状纹理。

  【药材理化鉴定】取本品粉末,滴加稀盐酸,产生气泡。

  【生境分布】生活于浅海中。无针乌贼分布于我国辽宁、河北、山东、江苏、浙江、福建和广东沿海。金乌贼分布于渤海、黄海、东海、南海海域。

  【采集加工】收集乌贼鱼的骨状内壳,洗净,干燥。

  【饮片炮制】除去杂质,洗净,干燥,砸成小块。

  【性能功用】咸、涩,温。归脾经、肾经。收敛止血,涩精止带,制酸,敛疮。用于溃疡病,胃酸过多,吐血衄血,崩漏便血,遗精滑精,赤白带下,胃痛吞酸;外治损伤出血,疮多脓汁。内服:5~9g,水煎服。外用:适量,研末敷患处。

  【附注】置干燥处贮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