沉香炮制方法与标准

  【药材来源】沉香为瑞香科植物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(Lour) Gilg含有树脂的木材。全年均可采收,割取含树脂的木材,除去不含树脂的部分,阴干。

  【古代炮制方法】唐代有酒浸、酒渍(《外台》)等炮制方法。宋代增加了酒浸后熬成膏(《博济》)等法。明代又增加了蜜制(《奇效》)和焙制(《启玄》)。清代还增加了酒磨(《全生集》)。

  【现代炮制方法】除去枯废白木,劈成小块,用时捣碎或研成细粉。

  【饮片性状】沉香为不规则的极薄片或小碎块或细粉,片面或块面可见黑色与黄色交错的纹理;有特殊香气,味苦,燃烧时有油渗出,香气浓烈。白木香形如沉香,片面或块面可见黑褐色与黄色交错的纹理,质较轻;有特殊香气,味苦,燃烧时有油渗出,发浓烟,香气浓烈。

  【质量标准】沉香用乙醇按热浸法测定,浸出物不得少于10.0%。

  【炮制目的】沉香味辛、苦,性微温。归脾经、胃经、肾经。具有行气止痛,温中止呕,纳气平喘的功效。临床均生用,用于心腹胀闷疼痛,胃寒呕吐呃逆,肾虚气逆喘急。经炮制后,可洁净药材,使用药剂量准确。

  【临床应用】

  1.气逆胸满常与香附(炒)、缩砂仁、甘草(爁)配伍,治胸膈痞塞,心腹胀满,喘促短气,干哕烦满,脚气上冲等,如沉香降气丸(《局方》)。

  2.气逆呕吐常与青橘皮、陈橘皮、胡椒、炒茴香子、炒荜澄茄等配伍,可治伤寒虚痞,气逆呕吐等,如沉香丸(《圣济总录》)。

  3.心腹疼痛常与木香、丁香、槟榔、荜澄茄、肉豆蔻、当归、川楝子、高良姜、茴香、莪术等配伍,可治心腹冷气,绞刺疼痛,如沉丁煎丸(《博济方》)。

  4.腰膝虚冷常与附子(炮)、巴戟、鹿茸、菟丝子、熟地等配伍,可用于真气不足,下元冷惫,脐腹绞痛,胁肋虚胀,目暗耳鸣,夜多异梦,遗泄失精,小便滑数,时有余沥,阳事不兴等症,如沉香鹿茸丸(《局方》)。

  【现代研究】国产沉香化学成分的研究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。国产沉香的化学成分与进口沉香同属相同的类型,主要有挥发性成分(倍半萜化合物),如白木香酸白木香醛醇、苄基丙酮、对甲氧基苄基丙酮和茴香酸等,2-色酮类,三萜类如羟基何帕酮等。而健康白木香木材组织中没有沉香倍半萜类成分,其中主要成分是棕榈酸、十八碳二烯-[10,12]-酸和十八碳-[9]-酸[2]。药理实验表明,沉香的水煮液及水煮酒沉液对动物肠平滑肌有解痉作用;沉香中β-沉香呋喃、表β-桉叶油醇为主的芳香成分与中枢抑制作用有关。国产沉香煎剂对人型结核杆菌有完全抑制作用;对伤寒杆菌及福氏痢疾杆菌,亦有较强的抑制作用。沉香中挥发油成分有麻醉、止痛、镇静、平喘作用。现代对沉香的炮制研究资料较少,仅见到于水永报道,沉香传统的炮制方法一般是去除枯废白木劈成小块,用时再捣碎或研成细粉,操作费工费时,为提高工作效率,改为将沉香去除枯废白木劈成细条,再用去筛的粉碎机粉碎成粗末即可。

  【附】

  1.近代炮制方法还有蜜制、酒制、焙制等。

  2.文献摘录“用好酒三升,浸两伏时,银器中文武火熬成膏,乳钵内研糊”(《博济》)。“一两,炼蜜半斤,煎五十沸,别贮”(《奇效》)。“凡使沉香,须要不枯,如嘴角硬重沉于水下为上,半沉者次之,不可见火(敩日)。欲人丸散,以纸裹置怀中,待燥研之;或入乳钵中以水磨粉,晒干亦可。若入煎剂,惟磨汁临时人之。”(《纲目》)

  【总结】沉香从南齐开始有破碎、捣为末的记载。后发展有酒浸、酒浸熬和蜜制等方法。近年来各地的炮制规范中收载的大多是要求除去枯废白木,劈成小块,用时捣碎或研成细粉。《中国药典》2010年版亦是要求用时捣碎或研成细粉。

  药理实验表明,沉香具有解痉、止痛、镇静、麻醉、平喘作用,这些作用与其所含成分有何关系,值得探讨。另外,沉香挥发油为沉香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,可否以挥发油含量为指标,对现行常用的炮制方法进行选择;因挥发油常温下易挥发,故采收后,将不含沉香部分尽量除去,以阴干为宜。炮制成粗末或细粉后,挥发油更易挥发。因此,每次炮制的药材量不宜太多,以防药效降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