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门冬的鉴别方法

  【鉴定中药材名】天门冬

  【药材来源鉴定】本品为百合科植物天门冬Asparagus cochinchinensis( Lour.) Merr.的干燥块根。因其原植物块根形似麦门冬而大,茎常攀援树木而上,故名天门冬,简称天冬。

  【药材历史考证】天门冬的始载本草为《神农本草经》。《名医别录》云:“生奉高山谷。”《本草经集注》引《桐君药录》云:“叶有刺,蔓生,五月花白,十月实黑,根连数十枚。”《新修本草》云:“此有二种,苗有刺而涩者,无刺而滑者,俱是门冬。”《本草图经》曰:“今处处有之。春生藤蔓,大如钗股,高至丈余。叶如茴香,极尖细而疏滑,有逆刺,亦有涩而无刺者,其叶如丝杉而细散,皆名天门冬。夏生白花,亦有黄色者,秋结黑子在其根枝旁。入伏后无花,暗结子。其根白或黄紫色,大如手指,长二三寸,大者为胜,颇与百部根相类,然圆实而长,一二十枚同撮。”根据以上本草所述考证,古代所用天门冬原植物与现今相符。

  【植物形态鉴定】多年生攀援草本,全株无毛。块根成纺锤状膨大。茎平滑,不能直立,长可达1~2m,分枝具棱或狭翅;叶状枝通常每3枚成簇,扁平或由于中脉龙骨状而略呈锐三角形,稍镰刀状,长5~80mm,宽1~2mm;叶鳞片状,基部延伸为长2.5~3.5mm的硬刺,在分枝上的刺较短或不明显。花通常2朵腋生,雌雄异株,淡绿色;花梗长2~6mm;雄花花被片6,花被长2.5~3mm,花丝不贴生于花被片上,花药卵形,长约0.7mm;雌花与雄花大小相似,具6个退化雄蕊。浆果球形,直径6~7mm,熟时红色;具1粒种子。花期5~6月,果期8~10月。

  【药材性状鉴定】本品呈长纺锤形,略弯曲,长5~18cm,直径0.5~2cm。表面黄白色至淡黄棕色,半透明,光滑或具深浅不等的纵皱纹,偶有残存的灰棕色外皮。质硬或柔润,有黏性,断面角质样,中柱黄白色。气微,味甜、微苦。

  【药材显微鉴定】横切面:根被有时残存。皮层宽广,外侧有石细胞,石细胞浅黄棕色,长条形、长椭圆形或类圆形,直径32~110μm,壁厚,纹孔及孔沟极细密,有的断续排列成环;黏液细胞散在,草酸钙针晶束存在于椭圆形黏液细胞中,针晶长40~99μm。皮层明显。中柱韧皮部束和木质部束各31~135个,相互间隔排列,少数导管深入至髓部,髓细胞亦含草酸钙针晶柬。

  【商品规格】

  一等:干货。呈长纺锤形,去净外皮。表面黄白色或淡棕黄色,半透明,条肥大,有糖质。断面黄白色,角质状,中央有白色中柱(白心)。气微,味甜微苦。中部直径1. 2cm以上。无硬皮、杂质、虫蛀、霉变。

  二等:与一等区别为中部直径0.8cm以上。间有未剥净硬皮,但不得超过5%。

  三等:与一等区别为表面红棕色或红褐色。断面红棕色,角质状。中部直径0.5cm以上。稍有未去净硬皮,但不得超过15%。

  饮片炮制 除去杂质,迅速洗净,切薄片,

  【生境分布】生于山坡、路旁、疏林下、山谷或荒地上。分布于从河北、山西、陕西、甘肃等省的南部至华东、华中、华南、西南各省区。

  【采集加工】秋、冬二季采挖,洗净,除去茎基和须根,置沸水中煮或蒸至透心,趁热除去外皮,洗净,干燥。

  【饮片炮制】除去杂质,迅速洗净,切薄片,干燥。

  【性能功用】甘、苦,寒。归肺经、肾经。养阴润燥,清肺生津。用于肺燥干咳,顿咳痰粘,咽干口渴,肠燥便秘。内服:6~12g,水煎服。外用:适量,煎水熏洗。

  【附注】置通风干燥处贮藏,防霉,防蛀。